首页- 河大社科院 - 通知公告
2025-11-05 18:36:31 来源:本站原创

关于遴选河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第二批)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精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科学谋划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新蓝图,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确保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十五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更好地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大局,经学校研究,决定启动河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第二批)遴选工作。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紧密围绕国家“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对照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布局和建设一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术前沿、具有重大学术创新和交叉研究能力的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二、建设目标

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着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社科研究增长点;创新研究方法手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解决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能力,产出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批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实现国家级高端人才(国家级人才称号)新突破;创新团队建设模式,推动若干团队成功申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三、遴选数量与建设周期

本批建设拟资助团队10支左右,建设周期3年。

四、申报条件

(一)研究领域与团队类型

1.研究领域

申报不设统一选题指南,申报团队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新兴前沿领域,并基于自身研究基础与专长自主确定研究领域。应避免与校内已有科研平台研究方向重复。

2.团队类型

本次申报,团队类型分为学科交叉型、冷门绝学型、应用智库型三类。

1)学科交叉型团队应面向重大战略或前沿问题,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利用团队成员的多元学科背景创新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和研究理论,解决传统单一学科难以应对的复杂理论和现实问题。

2)冷门绝学型团队应聚焦文化价值独特、学术门槛高、研究难度大且关注度低的学科研究,通过引入新兴科技手段,革新传统研究路径,实现对珍贵学术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创新性阐释与可持续传承。

3)应用智库型团队应紧密对接现实需求,以服务科学决策和实践应用为直接目标,利用跨学科研究范式,为国家治理、区域发展或行业变革中面临的重大、紧迫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推动学术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

(二)团队名称

团队名称自拟,需准确体现团队核心研究内容,采用研究领域+创新团队的格式。

(三)学科要求

创新团队主要依托的学科应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原则上应为在相关评价中处于前列的学校优势学科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团队应至少涵盖2个(含)以上一级学科,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与理工农医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四)团队人员

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只能牵头或参与一个团队的申报。团队负责人所在单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模块申报主体单位的,不参与本次申报。

1.团队负责人

创新团队负责人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和凝聚力,在本领域和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能有效协同团队成员做好研究工作和团队建设。

本次申报团队实行双负责人制度。两位负责人应来自不同学院(中心)、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均须为我校在编在岗教师,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博士学位第一负责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2周岁(197311日以后出生)且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主持国家级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1项;(2)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级别的科研成果奖1项;(3)主持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2项,且获得省级二等奖及以上级别的科研成果奖1第二负责人须主持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1项。

2.团队成员

团队应具备相对集中的合作方向、长期稳定的合作基础和合理的专业、年龄结构,具有不同学科成员共同参与的前期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作为支撑基础。

团队成员不超过9人(含双负责人),其中42周岁以下(198311日以后出生)者应不少于二分之一。鼓励引入12名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加入团队开展联合研究。

(五)依托单位

依托单位应高度重视创新团队建设工作,能够在软硬件条件等方面给予团队大力支持。

五、申报流程

(一)团队申报:团队双负责人共同牵头,按要求填写《河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申请书》。

(二)单位推荐:申报团队所在单位应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核,并就双负责人的协作基础与团队学科交叉的实质性进行初步论证,出具明确推荐意见。每个单位可推选2支团队。

(三)材料提交:请各有关单位于20251114日前,将审核盖章后的纸质版申请书(一式三份)提交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主楼1119室),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hbuskcptk@163.com

(四)评审与公示: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重点考察团队学科交叉融合的潜力、双负责人的协同效能以及研究方向的创新性与可行性,择优确定立项名单并公示。

六、团队管理与经费支持

(一)绩效管理

学校将建立分类评价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团队实施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采取年度评价与周期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团队实施动态支持与资源配置。各立项团队应在每年1月份填报当年任务书,任务书作为当年绩效评价依据。不同类型团队考核重点如下:

1.学科交叉型团队:重点考核团队成员合作发表的高水平跨学科学术论文出版的跨学科研究专著、联合申报的重大重点项目等实质性交叉成果。

2.冷门绝学型团队:重点考核古籍整理、专题数据库建设、濒危文献数字化保护等抢救性成果,以及相关领域权威注疏、高水平专题论著、特色研究成果被权威机构采纳或馆藏情况。

3.用智库型团队:重点考核政策咨询报告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情况、政策建议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的证明、行业标准制定参与度、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及社会服务实效等。

(二)流动与退出机制

1.学校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团队建设实效裁撤、合并或新增学术团队。

2.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如遇难以形成实质性合作或无法完成建设目标的,可申请退出建设计划并退回结余经费。

3.团队在建设周期内可调整人员构成,变动人员须符合本通知前文所列要求。每年变动人员数量不得超过2人。

(三)经费支持

立项团队资助额度根据当年专项经费情况研究确定。第二年开始,学校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给予差异化经费支持。专项经费不得用于发放团队成员劳务费、绩效,图书出版费不超过年度经费的30%。学校不提取管理费。年底结余经费不得结转下年使用。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亦鹏;联系电话:5079485

 

河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申请书.docx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2025115